國際綜合訊息
張叔言: 兩岸圖書交流幾已無障礙
2010-05-10
【大公網訊】抵台為9月兩岸圖書交易會造勢的廈門外圖集團有限公司前董事長、現任顧問張叔言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兩岸文字簡體、繁體各有優勢,簡體字較方便書寫,但論及文化傳承或藝術,繁體字較適用。
張叔言表示,在大陸40歲以上的人都看得懂繁體字,40歲以下的人雖有閱讀障礙,但多看幾遍也可看懂了。他相信,只要經過一段時間交流,兩岸民眾便能同時看懂繁體、簡體書,文字不需要統一,為了節省時間,書寫可能會用簡體字,但文化傳承或藝術,繁體字會較適用。例如大陸書法家也都用繁體字,因為繁體字比較能表現文字的意思及氣勢。
他指出,大陸書籍入台數量與總值逐年增長,現在一年約有1億到2億元人民幣,且還在繼續增長,這些簡體字書籍到台灣。除了有需求,大陸書籍價格在台灣約為繁體字書籍的三分之一,台灣民眾購買比較不吃力。
對於台灣民眾比較偏好大陸那一類書籍?張叔言指出,最早是學術類,當時大家不了解大陸的書,可能覺得學術書籍最有價值,後來衍生到各類書籍,現在增長最快的則是科技類,這可能跟台灣產業結構有關。
他認為,台灣部分產業規模很小,台灣出版業不會為一些小規模產業群體出專書,這類的書籍就由大陸引進,何況大陸這幾年科技發展也很快,很多科技項目接近世界水平,這類書在台灣就很受歡迎。各行各業為更新知識、跟上時代潮流,從大陸方面引進合適的書籍,既方便又能接受。
他表示,台灣賣到大陸的書也在增長,但數量比大陸書到台灣來的要少,大概也是三分之一左右,或者多一點,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台灣書比大陸書貴約3倍,一般大陸老百姓會認為,除非是無可替代性才會購買台灣書籍。
張叔言強調,大陸的圖書館收藏台灣書籍是很踴躍的,所以台灣的書多由大陸的大學圖書館或省市圖書館收藏,至於兩岸圖書交流,雖然都要經兩岸當局各自審批,但會被剔除的書已經少之又少,因此兩岸圖書交流幾乎已無障礙。
中評社台北5月9日電
張叔言表示,在大陸40歲以上的人都看得懂繁體字,40歲以下的人雖有閱讀障礙,但多看幾遍也可看懂了。他相信,只要經過一段時間交流,兩岸民眾便能同時看懂繁體、簡體書,文字不需要統一,為了節省時間,書寫可能會用簡體字,但文化傳承或藝術,繁體字會較適用。例如大陸書法家也都用繁體字,因為繁體字比較能表現文字的意思及氣勢。
他指出,大陸書籍入台數量與總值逐年增長,現在一年約有1億到2億元人民幣,且還在繼續增長,這些簡體字書籍到台灣。除了有需求,大陸書籍價格在台灣約為繁體字書籍的三分之一,台灣民眾購買比較不吃力。
對於台灣民眾比較偏好大陸那一類書籍?張叔言指出,最早是學術類,當時大家不了解大陸的書,可能覺得學術書籍最有價值,後來衍生到各類書籍,現在增長最快的則是科技類,這可能跟台灣產業結構有關。
他認為,台灣部分產業規模很小,台灣出版業不會為一些小規模產業群體出專書,這類的書籍就由大陸引進,何況大陸這幾年科技發展也很快,很多科技項目接近世界水平,這類書在台灣就很受歡迎。各行各業為更新知識、跟上時代潮流,從大陸方面引進合適的書籍,既方便又能接受。
他表示,台灣賣到大陸的書也在增長,但數量比大陸書到台灣來的要少,大概也是三分之一左右,或者多一點,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台灣書比大陸書貴約3倍,一般大陸老百姓會認為,除非是無可替代性才會購買台灣書籍。
張叔言強調,大陸的圖書館收藏台灣書籍是很踴躍的,所以台灣的書多由大陸的大學圖書館或省市圖書館收藏,至於兩岸圖書交流,雖然都要經兩岸當局各自審批,但會被剔除的書已經少之又少,因此兩岸圖書交流幾乎已無障礙。
中評社台北5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