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綜合訊息
人民日報海外版:數字閱讀走向大眾化
2010-05-24
 日前,新聞出版總署科技與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在於北京舉行的“書‧報‧刊數位化發展高峰論壇”上公佈數據稱,2009年我國數字出版業總產值已達 795億元人民幣,首度超過傳統書報刊出版物的生產總值,電子圖書讀者總數更突破了1億人。

  近年來,隨著數位出版產業的快速發展,數位閱讀也漸成風潮,這改變了出版業的生存方式,也深入影響著人們的閱讀生活。

  數字閱讀成風潮

  在北京地鐵4號線上,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的陳瑤正用手機閱讀著電子書。不一會兒,手機響起了“叮叮叮”的提示音——她訂閱的短信新聞早晚報到了。

  “現在數字閱讀已成習慣了。”陳瑤說,“報紙和雜誌大都有電子版,可網上訂閱;不管是社科圖書,還是熱門小說,在一些電子書的網上書城都能找到,可以下載到手機或電紙書閱讀器中,隨身攜帶,隨時閱讀,都很方便。”

  其實,不止陳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紙張閱讀”奔向“數字閱讀”。

  如今,在地鐵、機場、速食店等場所,經常可以見到手持手機或電紙書閱讀器等各種數位閱讀終端設備的人群。

  根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日前公佈的《第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09年我國18周歲至70周歲國民中接觸過數位化閱讀方式的比例達 24.6%。

  而這批人,並不僅由年輕人構成,日前在深圳舉行的第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電子書展櫃前,不僅中青年人在試用各類電子閱讀器,不少老年人也駐足流連。數位閱讀正在逐漸走向大眾化的普及階段。

  以電紙書為例,2009年中國大陸電紙書閱讀器銷量約為70萬台,如果按照平均售價2000元人民幣計算,整體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4億元人民幣,有關研究機構預計,2010年中國大陸電紙書市場可能會出現爆炸式增長,銷售量預計300萬台左右,出貨量約占全球市場的30%,銷售額將達到60億元人民幣。

  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預測,今年數字出版的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大關。

  產業鏈的新機遇

  目前中國的線民已超4億,手機用戶則超7億,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數字閱讀市場極具發展潛力。

  據介紹,目前全球大約有80多家企業正在生產或計畫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閱讀器,其中我國大陸地區有41家,港臺地區3家,國外有36 家。國內41家企業中,除漢王等硬體製造商外,作為傳統出版單位的中國出版集團和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也推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產品,中國數位閱讀市場正呈現著烽煙四起的態勢。

  而對於傳統的出版社和傳統媒體而言,數字閱讀的興起,在帶來挑戰的同時,同樣也意味著可觀的機會。據報導,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單位都成立了數位出版或數位媒體事業部(公司),制訂了相應的數字出版發展規劃。

  同樣,傳統媒體也在進行數位發行的戰略佈局,而來自漢王的消息則顯示,已有《京華時報》、《環球時報》等數十種報紙登陸漢王書城,報紙均在當天淩晨3點左右就全部更新完成,用戶每天早上輕輕一點,就可以將當天的這些報紙下載到自己的閱讀器上,隨時隨地閱讀。

  對中國數位閱讀市場投來關注目光的並不僅是國內企業,手握先進技術和豐富經驗的國外同業開始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亞馬遜公司在去年就將中國列入了其無線電子圖書閱讀器的推廣範圍。

  在煩惱中成長

  當前,我國的數字閱讀產業鏈已現全面發展之勢,但業內人士仍可感到存在很多隱憂,“不要出現一哄而上,一旦發現問題又馬上轉入低潮。”張毅君坦言,對此很“擔心”。

  內容是關鍵問題。在張毅君看來,目前呈現的數位內容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由於大部分內容來源於紙質圖書轉化,同質化趨向明顯。

  陳瑤對此深有感觸,“我的不少朋友都買了電子閱讀器或是附帶電子書功能的電子詞典,雖然品牌各不相同,但我借來一看,裏面預裝的電子書都大同小異,甚至連錯別字都一樣。”

  版權問題,同樣也是制約數字閱讀健康發展重要掣肘之一。前幾年,曾經有個別數位出版服務商不經授權使用作品,被多家出版社和作家集體起訴。

  不過,可喜的是,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數位出版廠商加入到版權保護的行列,並投入鉅資購買優質圖書的數位版權。

  作為國內電紙書龍頭企業的漢王科技,日前就與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就版權專案進行合作簽約,雙方將在維護作者權益、保護正版、版權使用等方面大力合作。

網頁設計:DGF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