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綜合訊息
台灣商務印書館在老書街成立第二門市
2010-01-18
台北市重慶南路書街精神地標,同時也是華文出版重要指標的台灣商務印書館,一月十四日成立第二門市。對於許多老讀者而言,不啻多了一個可以看書選書的好地方,而老商務選擇在相隔幾條街之遙,再成立第二家門市,是因為景氣復甦搶快一步?還是看準書市搶占位置?也引起出版同業及書商的好奇。
台灣商務的源頭,要追溯到夏瑞芳等人於1897年在上海成立商務印書館,禮聘當時的翰林張元濟先生進入商務印書館後,張開始積極結合優秀人才,包括19世紀初葉中國最著名的幾位文化領袖如梁啟超、蔡元培、胡適、吳稚暉、徐志摩等人,通力規劃並實踐一個可長可久的理想,使商務印書館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全國性民間教育出版機構。1921年,張元濟又延攬有經營長才的王雲五入館,經他們攜手努力,為商務締造了30、40年代的第二個高峰。
1947年,商務印書館派員到臺北籌設分館,10月購得現址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37號三層磚木造房屋一幢,積極營修,於次年年初開業。1964年,臺灣商務印書館推舉王雲五擔任董事長,出版大量好書以及各種辭典,提供臺灣成長初期的讀者多樣的閱讀機會。之後,在張連生主導下,臺灣商務曾與故宮合作,出版重要典籍《文淵閣本四庫全書》。接續於出版人郝明義擔任總經理期間,更擴大出版範疇,推出以西方新思潮與文學為主題的「OPEN」系列叢書,展開「傳統現代、並翼而翔」的新局。
歷經起伏與考驗,臺灣商務印書館走過一甲子,見證了臺灣出版界的起伏轉變,也轉型為綜合出版公司。臺灣商務表示因既有門市營業空間有限,面對日益增加的書種,在人人喊冷的出版景況下,毅然決定成立第二門市,並強調未來將繼續秉持創新精神,結合讀者的需求,擴大出版範圍,提供開卷有益的書籍。
台灣商務的源頭,要追溯到夏瑞芳等人於1897年在上海成立商務印書館,禮聘當時的翰林張元濟先生進入商務印書館後,張開始積極結合優秀人才,包括19世紀初葉中國最著名的幾位文化領袖如梁啟超、蔡元培、胡適、吳稚暉、徐志摩等人,通力規劃並實踐一個可長可久的理想,使商務印書館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全國性民間教育出版機構。1921年,張元濟又延攬有經營長才的王雲五入館,經他們攜手努力,為商務締造了30、40年代的第二個高峰。
1947年,商務印書館派員到臺北籌設分館,10月購得現址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37號三層磚木造房屋一幢,積極營修,於次年年初開業。1964年,臺灣商務印書館推舉王雲五擔任董事長,出版大量好書以及各種辭典,提供臺灣成長初期的讀者多樣的閱讀機會。之後,在張連生主導下,臺灣商務曾與故宮合作,出版重要典籍《文淵閣本四庫全書》。接續於出版人郝明義擔任總經理期間,更擴大出版範疇,推出以西方新思潮與文學為主題的「OPEN」系列叢書,展開「傳統現代、並翼而翔」的新局。
歷經起伏與考驗,臺灣商務印書館走過一甲子,見證了臺灣出版界的起伏轉變,也轉型為綜合出版公司。臺灣商務表示因既有門市營業空間有限,面對日益增加的書種,在人人喊冷的出版景況下,毅然決定成立第二門市,並強調未來將繼續秉持創新精神,結合讀者的需求,擴大出版範圍,提供開卷有益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