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讯息
台湾资深出版人:出版是社会集体情绪的反映
2010-05-25
  出版是社会集体情绪的反映

  ――台湾资深出版人吴兴文谈两岸出版业

  80年代初,台湾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思潮活跃,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做文史出版,社会活力通過(出版)这個出口释放出来

  《了望东方周刊》 记者柴爱新、特约撰稿张静 | 北京报导

  “于丹、易中天、韩寒、郭敬明的书都引进了台湾,但卖得并不好,因为台湾和大陆的社会生活不一样,(这类书)难以引起今天台湾读者的兴趣。”台湾资深出版人吴兴文告诉本刊记者。

  1957年出生的吴兴文,自大学毕业后就在《联合报》 系(当時台湾最大的报系)下属的联经出版公司工作,1998年转往遠流出版公司,至今已在出版界摸爬滚打近30年,2003年起以台湾遠流出版公司大陆分公司总经理身份常驻北京。

   “出版是社会集体情绪的反映。”吴兴文说。

  政治晴雨表

  在社会集体情绪中,政治情绪影响力最大,吴兴文向本刊记者讲述了台湾幾十年出版业的变化,宛若台湾的政治晴雨表。

  1983年吴兴文開始在联经出版社所属的台大门市部工作。

  “那是台湾最好的书店,文化重镇,相当於伦敦的海德公园。”吴兴文说,因此,他得以参与和见证了台湾出版业的“黄金時期”。

  “‘黄金時期’在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实行‘新政’,政治上相对開放,到了80年代初,台湾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思潮活跃,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做文史出版,社会活力通過(出版)这個出口释放出来。”

  而此前,台湾出版物审查很严,与马克思、共產主义相关的书不能出;西方左翼的书不能出;鲁迅的书不能出,此外,包括钱钟书、沈从文等凡“沦陷”在大陆的学者、作家的书都不能出。“政治上(的审查)比色情方面更严格。” 吴兴文说。

  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因政治原因曾被禁止的书,经過改头换面偷偷在台湾出版,也出现了盗版的鲁迅作品。

  因政治問题入狱的台湾文化人柏杨、李敖获释,他们编纂的书大量出版,如李敖的《中国历史演义》 、《中国历代名著精华》 。

  “他们对中国历史的重新解读,比‘百家讲坛’更具有批判性。”吴兴文强调。

  同時,对大陆的怀念情绪也在出版物中显露出来。鹿橋的《未央歌》 (写抗战時期西南联大生活)、白先勇的《台北人》 (写迁居台北的上海人)、席慕容的《七里香》 (写中国感情的情歌),都是当時的畅销书。

  “解禁之前,台湾已经有党外刊物,政论性杂志,很多是反对国民党体制的。当時,好像整個社会力量都要喷薄出来。”吴兴文说。

  接著,台湾迎来1987年的解严。

  “突然出现了那么多种书,百无禁忌。”吴兴文描述,《马克思思想译丛》 、《资本论》 迅速出版,鲁迅作品集的不同版本,一下子出了三套。谈读书的报纸版面极其发达,有的报纸用十幾個版面谈读书問题。并出现了很多有批评有见地的刊物,如《当代》 、《南方》 、《人间》 ,李敖的《文星》 也复刊。

  吴兴文回憶,彼時台湾出版界对大陆的好奇之强烈超過对西方,王蒙、刘心武的“伤痕文学”,苏童、王安憶的“先锋文学”都被引进,画册《西安》 、《长城》 等相继出版,《中国美术全集》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等有关大陆的书籍一度受到热捧。

  知识是硬道理

  吴兴文把出版物分为五类:以关於“相对论”的图书为例,第一类是相对论的原创学术报告;第二类是学者们对“相对论”的探讨;第三类是专家很详细地把“相对论”的整個论证表达出来;第四类是向大众普及如何认识“相对论”,第五种是关於“相对论”的剪剪贴贴。

  “于丹和易中天的书就属於第四类,如果他们的书卖得好,再加一些图片换個版本,就变成了第五类。”

  在吴兴文看来,央视“百家讲坛”带动的一批书籍的热销奇观,可以视为大陆出版业的突出特色。

  按照他的分类,二、三、四类属於中间读物。他介绍说,按照出版规律,正常的状况是三、四类出版物读者需求量最大,各占40%,一二类占10%,第五类占10%。但大陆现在的情况不同:一、二类各占15%,三、四类各占20%,而第五类占30%。

  “大陆出版很有潜力,应該发展中间读物。”吴兴文说。

  大陆的另一個出版现象也让吴兴文称奇。

  近期,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李霖灿的《天语流花―― 中国美术二十二讲》 ,而此书上世纪90年代初已在台湾出版,书名为《艺术欣赏与人生》 。

  “从书名看,《艺术欣赏与人生》 是第三类出版物,属於美学鉴赏,而《天语流花―― 中国美术二十二讲》 偏向第二类,学术类。”吴兴文说,“差别就在这里,大陆出版社更願意把书包装得更学术。”

  “台湾出版界有一句话,深的人买浅的书,因为好奇,想了解或者研究;浅的人买深的书,因为学术图书含金量更高。知识是硬道理。”吴兴文说。

  媚俗与跟风

  吴兴文发现,现在两岸出版界有很多类似现象,潮流一股股的:经济景气的時候,投资、理财、企管的书特别好卖;经济不景气的時候,大众心理、励志类的书好卖。最大的差别是大陆的书比台湾便宜,因为大陆的“纸、人力、作者版税,都便宜”。

  吴兴文介绍,大陆出版业眼下的很多做法都是从台湾学来的,比如“腰封”。

  近幾年大陆出版的图书,外皮中间都挎著一個“腰封”,上面一般都写著各类名人对此书的评价,当然基本都是好评。

  “(‘腰封’)大陆学台湾,台湾学日本,但日本图书的‘腰封’跟封面是一体的,目的是追求包装的精致,传到台湾就变成了宣传推荐,做得太過了,被批评为媚俗。”吴兴文说。

  对於“跟风”性质的书,吴兴文认为台湾是始作俑者,原因是市场小,高度竞争。他认为现在两岸出版界都太浮躁,同性质的书太多,“一窝蜂”。

  “大陆出版业的根本問题出在书号,书号控制在国營出版社手里,民營出版社只能向国營出版社买书号,因此没有经營品牌的动力,都在做短线,跟风的书特别多。”吴兴文说,“真正的出版不是一本一本算的,而是一年一年算的,一個有品质的出版社会做一部分畅销书,还要做一些刚能保本、但品质很好的书,有些书虽然不赚钱但也是要长期经營的。在目前这样的出版机制下,没人这么做。”

網頁設計:DGFACTOR